历史就是这样促狭。兜了一个23年的大圈子,又回来了,面对着23年前同样的问题:政治改革。
改不改?
改,亡党;不改,亡国。
还是这个话题,跟23年前一样。唯一不同的是,今天的环境变得更加深刻,更加危险,更难办了。
拖下去,据说曾经是一位伟大的人物的“智慧”。拖下去,大家就忘了,忘了痛苦的往事,忘了惨绝人寰的坏事,然后往前看,万众一心创造新的历史。可是历史真不给大家这个面子:拖来拖去的结果是,本来有可能杜绝的社会怪现象,现在变得更加普遍和平常了;本来没有出现的坏事,现在越来越多了;本来没有那么大的差距,现在变得更大了;本来还没有那么大的危险性,现在变成火药桶了。
本来还能摸到过河的石头,摸着摸着,现在连石头也摸不到了。孤苦伶仃地站在河水里,往前走,淹死;往后退,回不来,进退维谷,看着旁边不远处熙熙攘攘的通衢大道,长吁短叹。
邓大人到死都在坚持着一个幻想:后代自然有更多的智慧来解决遗留的问题。可是事实偏偏与他的幻想相反,他的后人们恰恰缺乏这方面的智慧,整个国家政治越来越乱,越来越棘手,几乎到了无法解决的地步。
本来的设想是,尽全力发展经济,别让他们饿死,让他们吃饱喝足,吃饱喝足以后还有房子住,然后还有汽车开……这样他们就不再想政治方面的要求了。一句话,就是“经济发展了,政治自然就会走上良好的轨道”,现在看来,这个幻想真是个美丽的肥皂泡。经济仅仅是经济,政治改革还真是另一回事。我很早就指出,经济发展跟政治改革是完全不同的两门课程,没有任何关联。数学不好你只有下功夫学数学,学体育对数学没有帮助。很多人不同意,他们认为,努力练习跨栏可以提高数学成绩,结果呢,我能考上北大,你就考不上。为啥呢?你笨。
六四是什么?是一场要求政治改革的民主运动。就是今天的领导人表情沉重一字一句地说的那句话“我们一定要进行政治改革”里边提到的“政治改革”。领导的理想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,至少23年前就提出来过,但是被坚决地镇压了。现在,当他们自己觉得有必要改革,再一次提出来时,23年的光阴,已经白白地过去了。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觉得,如果23年前及时醒悟,还可以挽救;而 23年后的今天,政治绝症的细胞已经大面积扩散,已经到了末期?
要求政治改革,是六四的基本出发点和坚定的诉求。
至于经济发展,与六四没有直接关联。
开枪以后的政治轨迹,才是评价六四的观测标准。
回想一下我们当年的口号。与经济领域相关的口号大概只有一个半,即“深化经济改革”和“查处官倒”(查处官倒,应该算一半经济一半政治)。
其余的口号都是政治类的,包括“结束老人政治”,“结束一党专政”,“开放党禁报禁”,“新闻自由”,“出版自由”,“结社自由”等等。
后来一直听到这样一个奇妙的说法:六四开枪,保证了经济的顺利发展,才有了以后的GDP的腾飞,所以开枪是对的。对此我大惑不解。第一,六四是一个政治诉求,经济方面并没有特别的要求。第二,涉及到经济,我们坚决支持“深化经济改革”,没有学生喊过“停止经济改革”这样的口号,换句话说,对于经济发展和改革,我们的力和政府是同方向的,是一个动力而不是一个阻力。根据物理学的原理,消除一个阻力,才能说对做功有利,如果你消除的是一个动力,怎么能说有利于同方向的功呢?
我物理考零分,仅凭着常识和直觉来说话,如果错了,请理工科的同学指正。
六四的目的是要求政治改革,如果谁说镇压是对的,那么就是说那些要求是错的。如果说六四要求政治改革是错的,那么今天的最高领导人为什么自己又提出政治改革?他是不是提出了一个错误的理想?
唯一可以解释的是,今天的领导人所说的“政治改革”,跟六四提出的政治改革完全不是一回事。只有这样,才能保持逻辑的通顺。
可是,如果他所说的政治改革跟六四的诉求完全是两码事,那么他到底要进行什么样的政治改革?还象23年以来那样遮遮掩掩,拖拖拉拉,能混就混,得过且过吗?
还有时间吗?
大家还能忍下去吗?
2012/4/11
东京